枳實提取物
發(fā)布時間:2013/8/12 10:35:00 瀏覽次數(shù):760- 基本信息
- 產品類型: 其它
質量標準:
零售價格: 70
供貨價格:
詳情介紹
-
枳實提取物
類別:理氣藥
拼音:ZHI SHI
拉。篎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別名:洞庭、黏刺
藥用部位:幼果
藥材性狀:本品呈半球形,少數(shù)為球形,直徑0.5~2.5c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黃白色或黃褐色,厚0.3~1.2cm,邊緣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
栽培要點: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質較厚、具有微酸至中性的壤土為好。而土質過于粘重、鹽堿性大、排水不良地方不宜種植。用種子繁殖為主,亦可嫁接繁殖。
產地:江西 福建 四川
采收加工:5~6月收集自然落地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
地道沿革:始載于《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睹t(yī)別錄》云:“生川內河澤!薄堕_寶本草》云:“生商州川谷!薄秷D經(jīng)草本》云:“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為佳。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葉如橙,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實。七月、八月采者為實,九月、十月采者為殼。今醫(yī)家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枳殼,皆以翻肚如盆口狀,陳久者為勝。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枸橘別名),不堪用。”《本草拾遺》云:“書曰:江南為橘,江北為枳。今江南俱有枳橘,江北有枳無橘,此自是種別,非干變易也。”所以古人所云:江南為橘,江北為枳是指云香科不同屬兩種植物。由此可見,古代枳實原植物品種比較混亂,但唐宋以前本草所載當為枸橘,自宋代起主流品種改為酸橙,與今藥用習慣一致。
性味歸經(jīng):溫;苦、辛、酸;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涂,或炒熱熨。
禁忌:體虛久病及孕婦慎服。
聯(lián)系方式
-
聯(lián) 系 人: 齊穎
聯(lián)系地址: 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鳳城四路世融嘉城5-803
電 話: 0571-8588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