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變異型心絞痛
(一)診斷依據
1、發(fā)病特點:是繼發(fā)于心肌缺血后的少見綜合征。
1)幾乎完全在靜息比發(fā)病,無誘因,一過性的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一過性ST段抬高;
2)此病患者較年輕,除吸煙外,無冠心病易患因素;
3)發(fā)病時間集中在午夜至上午8點之間,ECG很難捕捉,動態(tài)ECG可發(fā)現(xiàn);
4)冠狀動脈痙攣可誘導血液淤滯,使內管內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因此血漿內纖維蛋白濃度24小時內是波動的,峰值在午夜;
5)常伴有心律失常所至暈厥;
6)臨床表現(xiàn)不與冠狀動脈狹窄成正比。
(二)治療方案
硝酸酯類與CCB藥物合用是治療變異性心絞痛的主要手段,緩釋硝苯地平對抑制其心肌缺血有很好療效,哌唑嗪是選擇性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治療有效。阿斯匹林可能會加重變異型心絞痛發(fā)作,β受體阻滯劑對此病的療效有爭議。
二、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正常的胸痛——X綜合征
(一)診斷依據
1、發(fā)病特點:有心絞痛或類似于心絞痛的胸痛,平板運動時出現(xiàn)ST段下移,而冠狀動脈造影無異常發(fā)現(xiàn)。本病預后良好,但由于癥狀存在,迫使患者反復就醫(yī),導致各種檢查的過度應用和藥品的消耗,一直生活質量下降,日常工作受影響。絕經期前女性多見。
本病病因不清,部分患者運動負荷試驗心肌乳酸產生過多,提示心肌缺血,另外,微血管灌注功能障礙,交感和迷走神經平衡失調,痛覺閾降低,均可導致本病。
血管超聲顯示有冠狀動脈內膜增厚,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狀動脈血流儲備降低。ECG可正常,也可有非特異性ST-T改變,近20%患者運動試驗陽性。
2、治療:本病無特異療法,β受體阻滯劑和CCB均能減少胸痛發(fā)作,硝酸甘油不能提高大多數(shù)患者的運動耐受量,但可以改善癥狀,可試用。
三、心 肌 橋
(一)診斷依據
1、發(fā)病特點:冠狀動脈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如有一段行走于心肌內,這束心肌纖維被稱為心肌橋,行走于橋下的冠狀動脈稱為壁冠狀動脈。由于壁冠狀動脈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的收縮期被擠壓,而產生遠端心肌缺血,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類似心絞痛的胸痛、心律失常,偶可引起心;蜮。
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橋段下收縮期血管被擠壓,舒張期又恢復正常,稱為擠奶現(xiàn)象。
2、治療:本病無特效治療。β受體阻滯劑等降低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可緩解癥狀,支架治療因易導致血管穿孔而不宜采用,手術分離壁冠狀動脈曾被視為根治本病的良方,但也有再復發(fā)的病例。一旦確診本病,應盡量避免使用硝酸酯類藥劑及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