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療方案
原則:止咳化痰、解痙平喘、抗炎、抗過敏、抗感染。
(一)解痙平喘:
(1)茶堿類藥或口服或靜滴茶堿:常用氨茶堿或緩釋型茶堿口服,用于輕-中度發(fā)作,劑量為每公斤體重6~10mg,使血茶堿濃度保持在5~15ug/ml水平。很多藥物如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甲氰咪哌、抗抑郁藥、地爾硫草(Ditiazem)、維拉帕米、氟康唑等可使茶堿血藥濃度升高。妊娠、肝臟疾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影響茶堿的代謝。
(2)腎上腺素類藥:可用腎上腺皮下注射,異丙基腎上腺素舌下含,(但這類藥對心血管副作用較大,嚴禁過量),近年來合成擬交感選擇?受體興奮劑,減少了副作用,常用的有舒喘靈片劑和噴霧劑,博利康尼片,鄰氯喘息定、間羥異丙腎上腺素氣霧劑等。
(3) β2-受體激動劑:通過對氣道平滑肌和肥大細胞等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的穩(wěn)定作用,使氣道平滑肌舒張,緩解哮喘。短效β2-激動劑,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叔丁喘寧(Terbutalin),需要時通過MDI或以干粉吸入,每次劑量200~400ug,5~10分鐘見效,療效持續(xù)4~6小時。主要副作用為心悸,骨骼肌震顫。頻繁用B2激動劑提示哮喘加重,此時切忌過分或盲目地增加B2激動劑次數(shù),要考慮合用糖皮質(zhì)激素。
(4)抗膽堿藥:阿托品、654-2、東茛菪堿、顛茄等。異丙阿托品氣霧劑吸入,副作用有口干痰粘不易咳出。
(二)止咳化痰:必嗽平、氯化胺、痰易凈、復方甘草片等。
霧化吸入@糜旦白酶協(xié)助化痰。
補充水份稀釋痰液
(三)抗炎抗過敏:多數(shù)成人通過長期堅持每天吸入小劑量激素,既可有效地控制哮喘,且不出現(xiàn)明顯的激素不良反應。此方法的正確應用對于慢性持續(xù)期和臨床緩解期病人的控制治療和預防發(fā)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ICS):激素是最有效的氣道炎癥控制藥物,給藥途徑包括吸入、口服、透皮貼劑、或靜脈注射。小劑量吸入激素即可較好地控制哮喘。常用二丙酸培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環(huán)索奈德等,用定量霧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劑吸入。劑量為:二丙酸倍氯米松200~500ug/天。如病人需口服皮質(zhì)激素,吸入制劑需繼續(xù)使用。吸藥后漱口以減少對口咽的副作用。
口服皮質(zhì)激素:強的松每天30mg用5天,如果改善緩慢需延長療程。療程短于14天不必逐步減量。
(2)抗組織胺類藥:撲爾敏、賽庚啶、氯雷他定、息斯敏等。
(3)消炎鎮(zhèn)痛類藥:有去痛片、氨乃近、氨酚偽麻片、芬必得等。
(四)控制感染:適時、足量、有效地運用抗生素。
(五)嚴重發(fā)作的治療:嚴重發(fā)作時需住院治療,根據(jù)臨床資料特別是動脈血氣分析來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原則為供氧。支氣管舒張等,B激動劑可霧化吸入。劑量為沙丁胺醇1ml加生理鹽水2ml?诜蜢o脈注射激素,靜注氨苯鹼,從未用過苯堿者首次劑量為每公斤體重4~6mg,繼之以每小時每公斤體重0.6~0.8mg靜滴。如血氣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壓進行性升高,考慮機械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