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依據
(一)發(fā)病特點: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彌漫性腹膜炎癥,多見中青年女性。除結核毒血癥外,腹痛、腹水、和腹部腫塊是其主要表現。
(二)臨床表現:
1、病因:既往結核病接觸史或結核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年女性多見。起病可緩急不一,癥狀輕重不等。
2、癥狀:為發(fā)熱,盜汗,消瘦,腹脹,不同程度腹痛、腹瀉等。
3、體征:
(1)全身情況:發(fā)熱、消瘦、貧血、浮腫。
(2)腹部檢查:腹壁柔韌感,腹水,彌漫性壓痛,不規(guī)則腹塊。
(三)輔助檢查:
1、血沉快,腹水常規(guī)檢查及濃縮涂片可找到結核桿菌和結核桿菌培養(yǎng)。
2、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3、特殊檢查:
(1)X線鋇歺可見粘連征象,腹平片可見鈣化影。
(2)腹腔鏡檢查適合于游離腹水患者,可窺見腹腔網膜増厚與灰白結節(jié),腹腔內有條索或幕狀粘連,可行腹膜活檢確診。
(3)B超檢查可顯示腹水位置不同類型的腹膜結核包塊。
(四)診斷要點:
1、根據病史及體征,結合輔助檢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脹、腹水者。
2、抗結核治療有效。
3、腹腔鏡檢查:結合病理學檢查可確診。
二、鑒別診斷
1、以腹水為主者,須與肝硬化、卵巢腫瘤、腹膜轉移癌、肝靜脈阻塞綜合征、縮窄性心包炎等相鑒別。
2、以腹痛為主者須與Crohn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慢性闌尾炎、慢性盆腔炎等相鑒別。
3、以腹塊為主者,應根據腹塊的部位,與胃癌、肝癌、結腸癌、卵巢癌等相鑒別。
4、以發(fā)熱為主者,應與傷寒、敗血癥、淋巴瘤等相鑒別。
三、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發(fā)熱期間,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yǎng),必要時給予腸外全營養(yǎng)。
2、抗結核治療:(詳見肺結核病章節(jié))原則是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則、足量、全程治療。藥物選用及劑量參見肺結核章節(jié)。由血型播散導致嚴重結核毒血癥患者以及滲出型結核患者,在足量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放腹水治療:大量腹水有壓迫癥狀時,可放腹水。
4、手術治療:適用于完全性腸梗阻、腸結核穿孔或腸系膜結核破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