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念:孕期就是懷孕周數(shù),醫(yī)學上的孕期是指從末次月經(jīng)的第一天(并不是從同房的那天算起)開始,到分娩結束,通常為(280天)四十周。妊娠期分為3個時期,妊娠12周末以前稱早孕;第13~27周末稱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稱晚期妊娠。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稱足月妊娠。42周后未過期妊娠。
二、孕期推算:由于大多數(shù)人很難記住最重要的是很難確定引起妊娠的日期,因此臨床上普遍采取的計算方法是按照最后一次月經(jīng)的第一天來計算。也就是說當下一次月經(jīng)遲遲未來時可能才意識到懷孕了,而這時候實際上已經(jīng)懷孕至少2周了。按照最后月經(jīng)的日期來計算的分娩期實際是把最后一次月經(jīng)的那一周作為懷孕的第一周。
1、妊娠期一般為280天左右,也就是9個月零1周。計算寶寶的出生日期有一個公式為:月份+9(或-3),日期+7。
例:末次月經(jīng)來潮日期是2004年11月28日。預產期為:11月-3月=8月,28日+7日=35日即次年的9月;35日-31日=4日。預產期為2005年9月4日。
2、如果月經(jīng)不準確,則可以根據(jù)胎動開始出現(xiàn)的時間計算。第一胎孕婦出現(xiàn)初次胎動的時間大約是18—20周,預產期可能在20~22周后。
3、還可以根據(jù)超聲波對胎兒的雙頂徑、股骨徑的測量或量子宮底高度等。利用這些方法在孕末期綜合起來分析推測預產期。
三、孕期常規(guī)檢查:由于懷孕期間,會隨著孕期進展和胎兒的發(fā)育胎兒和母體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即時發(fā)生許多生理和病理變化,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意外的病理變化,女性在懷孕期間應定期進行檢查。主要包括身高、體重、測量血壓、腹圍、婦科內診、乳房檢查、骨盆外測量、血型、貧血檢查、心電圖、梅毒血清反應檢查等等,有助于了解胎兒是否健康。
(一)就診及預約時間:
1、孕早期產檢時間:十二周內進行第一次產檢。
2、孕中期產檢時間:孕婦要每四周進行一次檢查十六周、二十周、二十四周、二十八周。
3、孕晚期產檢時間:孕晚期是二十八到三十六周;每兩周檢查一次;孕三十六周以后每周檢查一次。
(二)產檢的內容:
1、確定懷孕后要在醫(yī)院接受早孕保健。
2、在懷孕16-20周開始做產前初查,包括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產科檢查、陰道檢查、血尿常規(guī)、血糖檢測、白帶常規(guī)、肝腎功能、乙肝丙肝檢測、淋球菌培養(yǎng)及梅毒RPR(必要時)篩查。
3、產科復查主要包括測體重、血壓、尿蛋白等,查胎位、聽胎心、測宮底高度及腹圍,估計胎兒大小等。
4、其他必要的檢查:孕20周要進行篩查大畸形一次,孕晚期B超測胎兒各種生理數(shù)據(jù)與臨床測數(shù)據(jù)綜合評價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孕婦11~14周檢測胎兒頸部透明帶;孕18~20周應進行一次產前胎兒畸形B超篩查(四維超生檢測);孕24-28周進行唐氏篩查試驗。其實臍帶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多種情況,F(xiàn)代孕期保健醫(yī)療技術可以讓醫(yī)生在產前產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正確診斷,并采取果斷措施。
(三)骨盆外測量:又稱坐骨結節(jié)間徑。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觸到坐骨結節(jié),測量兩坐骨結節(jié)內緣間的距離。若無骨盆測量器,可用檢查者拳頭置于兩坐骨結節(jié)間,可容一拳時,估計此徑線大于8.5cm,屬正常。測此徑線,可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橫徑長度。當出口橫徑小于8cm時,應測后矢狀徑。評估骨盆大小及形狀,判斷胎兒能否陰道分娩。
1、髂棘間徑:伸腿仰臥位,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伸腿仰臥位,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正常值為25~28cm。
此2兩徑線可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為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第五腰椎棘突下,相當于菱形窩上角;或相當于兩側髂嵴聯(lián)線中點下1-1.5cm處。)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于骨盆入口前后徑值。正常值為18~20cm。

出口橫徑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jié)間徑):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全屈。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后矢狀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臥位。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潤滑油后,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xié)作找到骶尾關節(jié)后予以標記。若骶尾關節(jié)已固定,則以尾骨尖為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后矢狀徑。
若后矢狀徑與出口橫徑之和大于15cm,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孕婦呈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于恥骨聯(lián)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于恥骨降支上面。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并記錄,正常值為90°。小于8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