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甲旁亢,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三發(fā)性三種。
	第一節(jié)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HPT)
	一、診斷依據(jù)
	(一)發(fā)病特點:原發(fā)性甲旁亢(PHPT)是由于甲狀旁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甲狀旁腺素(PTH)的合成與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得腎結石、消化性潰瘍、精神改變和廣泛骨損害,過多PTH導致高鈣血癥、低磷血癥和血堿性磷酸酶升高。
	(二)臨床表現(xiàn):
	本病多見于成年人,40歲以后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女多于男,起病緩慢,表現(xiàn)多樣。
	1、高鈣血癥:表現(xiàn)復雜多樣,可表現(xiàn)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肌肉無力,全身乏力;當血鈣>3.0mmol/L時,可出現(xiàn)精神癥狀如幻覺、狂躁、甚至木僵或昏迷;鈣離子沉積于胰腺內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及消化性潰瘍;在高鈣血癥伴低磷血癥時還可發(fā)生角膜鈣化;嚴重高鈣血癥可引起高血鈣危象,常因急性心衰和腎衰而猝死,在臨床上當血鈣》3.75mmol/L(15mg/ml)時必須按高血鈣危象處理。
	2、骨骼系統(tǒng)表現(xiàn):早起可出現(xiàn)骨痛、后期表現(xiàn)為纖維囊性骨炎出現(xiàn)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身材變矮、四肢骨彎曲,髖內翻、行走困難、甚至臥床不起。除彌漫性骨丟失外,X線還可發(fā)現(xiàn)指骨內側和鎖骨遠端骨膜下皮質吸收與顱骨斑點狀改變,如撒鹽和胡椒粉樣改變,對本病有診斷價值。
	3、泌尿系統(tǒng)表現(xiàn):多尿、夜尿和口渴。還可出現(xiàn)腎結石和腎實質鈣化,最后可導致尿路梗阻和腎功能不全。
	(三)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多次檢測血清鈣>2.75mmol/L或血清游離鈣>1.28mmol/L應高度懷疑本病。血磷降低,血ALP和骨鈣素增高,血氯升高,氯/磷比值>33,血碳酸氫鹽降低,可出現(xiàn)代酸。
	2、尿液檢查:尿鈣、尿磷增高,尿羥脯氨酸排出增加提示明顯的骨骼受累,破骨細胞活躍,骨吸收加速。骨吸收的其他指標包括尿吡啶琳、脫氧吡啶琳、骨I型膠原分解產(chǎn)物NTX和膠聯(lián)蛋白會明顯增加。
	3、血清PTH測定:血清PTH常明顯升高,可作為PHPT的診斷依據(jù)之一。
	4、其他檢查:磷清除率,正常人為什么10.8±2.7ml/分鐘,本病患者常增加50%以上;腎小管磷重吸收率正常人在90.7%±3.4%,本病患者可降至79%以下;糖皮質激素抗VitD作用試驗,給予潑尼松30mg/d,分兩次口服,連續(xù)10天,多數(shù)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鈣血癥血鈣都會明顯下降,而本病患者血鈣不降;雙氫克尿噻試驗,雙克50 ~100mg,bid,共4天,如血鈣升高達2.7mmol/L(11mg/dl)有一定診斷意義。
	5、影像學檢查: CT、MRI、B超有助于病變的定位診斷,但其敏感性低于99mTc(锝)-sestambi掃描,用99m Tc-sestambi掃描可發(fā)現(xiàn)85%~100%的甲狀旁腺腺瘤。
	(四)診斷要點:
	1、臨床上有反復發(fā)作的尿路結石、骨痛、X線顯示骨膜下皮質吸收,囊腫樣變、多發(fā)性骨折、或畸形等。
	2、實驗室檢查有高血鈣、低血磷、血清ALP和PTH升高、尿鈣和尿磷升高。
	二、鑒別診斷
	1、繼發(fā)性甲狀旁腺亢進癥。
	2、某些惡性腫瘤:如肺癌、腎癌等。
	3、多發(fā)性骨髓瘤。
	三、治療方案
	1、手術治療:
	本病原則上應手術治療,手術后會短時期出現(xiàn)低鈣血癥,但一般不嚴重,因為本病患者血清1,25-(OH)₂D₃增高,腸鈣吸收良好,所以只需給予高鈣飲食或口服鈣劑即可。如果血清鈣持續(xù)低于2mmol/L,可出現(xiàn)手足搐搦,可靜注10%葡萄糖酸鈣10ml,必要時一日內可重復2 ~3次,或置于5%葡萄糖液中靜滴,滴速取決于低鈣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如三天內不能控制癥狀,可加用VitD。
	2、高鈣危象的處理:重度高鈣血癥伴明顯脫水,威脅生命,應緊急處治,靜滴大量生理鹽水可緩解高鈣血癥,根據(jù)脫水情況每天補4 ~6L。必要時可用血透。當血鈣降至3.25mmol/L以下時相對安全,降鈣素可抑制骨吸收,皮下或肌注可治療高血鈣。注射二膦酸鹽也有良好的降血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