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糖尿病伴低血糖
	一、診斷依據(jù)
	(一)發(fā)病特點:低血糖癥幾乎是糖尿病患者的必有經(jīng)歷。有時,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癥或有此誘發(fā)的心血管事件可抵消長期降糖治療所帶來的益處,故必須加以重視。分為外源性因素和內(nèi)源性因素。
	1、外源性因素引起的低血糖發(fā)作與絕對或相對胰島素過量有關,見于①外源性胰島素過量、使用時間錯誤或制劑不當;②注射胰島素后進食減少或未按時進食或活動量增加;③胰島素促分泌劑過量或使用不當;④肝腎功能不全;⑤飲酒。
	2、內(nèi)源性因素主要由血糖對抗調(diào)節(jié)受損引起,其原因有:①低血糖時,胰高糖素和兒茶酚胺的分泌反應與胰島素分泌的抑制作用缺乏,導致無知覺低血糖癥(HU);②低血糖反復發(fā)作至低血糖相關自主神經(jīng)功能衰竭(HAAF)使GTRH進一步下降,更低的血糖水平也不能激活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釋放兒茶酚胺,患者缺乏低血糖報警機制,HU與HAAF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
	(二)臨床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詳見本章第一節(jié),由于糖尿病低血糖的特殊性,ADA提出如下分類方法:
	1、嚴重低血糖血癥:發(fā)作后患者不能自救,需他人協(xié)助才能恢復神智;
	2、癥狀性低血糖癥:低血糖癥狀典型而明顯,血糖≤3.9mmol/L;
	3、無癥狀性低血糖癥:無典型的低血糖癥狀,但血糖≤3.9mmol/L;
	4、可疑癥狀性低血糖癥:有低血糖癥狀,但未檢測血糖;
	5、相對性低血糖癥:有低血糖癥狀,但血糖≥3.9mmol/L。
	二、預防和治療方案
	(一)預防:
	1、糖尿病教育:血糖自我監(jiān)測是觀察血糖變化和預防嚴重低血糖癥的重要手段,預防的重點在嚴重低血糖發(fā)作和夜間HU,患者及其家屬應通過糖尿病教育掌握早期識別和處理低血糖。
	2、加餐:是防治T1DM患者低血糖癥的有效手段,但頻繁進食可引起體重增加。
	3、制定適宜的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及時調(diào)整藥物劑量,既嚴格控制血糖,又防止低血糖癥的發(fā)生。
	4、合理應用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快作用胰島素類似物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強化治療可使血糖更為平穩(wěn),甘精(或地特)胰島素和胰島素泵治療可降低低血糖癥的發(fā)生率。HU患者應及時放寬血糖控制目標值,一般在避免HU發(fā)作數(shù)周后可使低血糖的報警機制恢復。
	(二)治療:詳見本章第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