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男性性腺功能減退癥(女性后天單純的性腺功能減退癥少見)是由于雄激素缺乏、減少或其作用不能發(fā)揮所致的性功能減退性疾病。依據(jù)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性腺功能減退可分為低促性腺激素型和高促性腺激素型兩種。高促性腺激素型是由原發(fā)性睪丸疾病、雄性激素合成缺陷或雄激素抵抗所致。低促性腺激素型則是繼發(fā)于垂體和(或)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減少,對睪丸刺激不足所致的一類疾病。
(二)臨床表現(xiàn):
如果睪酮生成尚正常,僅單純精子生成缺乏,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不育;當雄激素缺乏發(fā)生于胎兒發(fā)育早期,患者表現(xiàn)為生殖器發(fā)育難以辨認和男性假兩性畸形;如青春期前的雄激素缺乏,主要表現(xiàn)為青春期發(fā)育遲緩和第二性征發(fā)育不良;如成人期才出現(xiàn)雄激素缺乏,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陽痿、不育和男性女性乳腺發(fā)育。
除上述幾種情形外,還有兩種特殊表現(xiàn):
1、先天性曲細精管發(fā)育不良綜合征:本癥是原發(fā)性睪丸功能減退的最常見原因,本綜合征的發(fā)生原因是父母的生殖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的過程中性染色體未分離所致。典型的特征性表現(xiàn)是睪丸小而硬、無精子生成、男性第二性征發(fā)育差、智力發(fā)育遲鈍;可伴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實驗室檢查顯示有不同程度的睪酮缺乏、促性腺激素水平呈反饋性升高、GnRH興奮試驗呈正常和活躍反應、對HCG興奮試驗的反應低于正常人,睪酮升高幅度較差,染色體核型為47,XXY。
2、促性腺激素不足性類無睪癥綜合征:本病是先天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或X連鎖隱性遺傳,是由于下丘腦合成和分泌GnRH能力低下所致。故本病的特征為單純性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功能減退、類無睪癥和嗅覺喪失或減弱。部分患者合并其他中線缺陷表現(xiàn)(如唇、腭裂,色盲)、隱睪和骨骼異常等;患者血漿LH、FSH和睪酮水平均低下,染色體核型為46,XY。
(三)輔助檢查:
1、激素測定和性腺功能試驗:
(1)睪酮:反應間質細胞功能,正常成年男性血睪酮水平為10 ~ 35nmol/L(3 ~ 10mg/L,RIA法),血雙氫睪酮水平為2nmol/L(0.5mg/L,RIA法),本病此指標低下,如果伴有LH和FSH水平升高提示原發(fā)性睪丸功能減退。睪酮低下,LH和FSH水平低下,則提示為繼發(fā)性性腺功能減退癥。
(2)性腺功能試驗:
1)HCG興奮試驗反映間質細胞睪酮的儲備功能,肌注HCG4000IU,每天1次,共4天,第5天抽血測睪酮,正常人睪酮應成倍增加,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減退者血睪酮明顯增高,高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減退者血睪酮無明顯增高。
2)GnRH興奮試驗可反映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儲備量,靜注GnRH50ug,分別于0、15、30、和120分鐘取血測LH和FSH,正常男性峰值出現(xiàn)在15 ~ 30分鐘,LH升高2 ~ 5倍,F(xiàn)SH升高2倍,垂體功能受損者實驗結果為低弱反應,下丘腦病變者呈延遲反應,原發(fā)性睪丸病變者成過高反應。
2、染色體性別分析:正常男性性染色體核型為46,XY。
3、精液檢查:正常男性一次排精量為2 ~ 6ml,精子總數(shù)>6千萬,密度>2千萬/ml,活力和形態(tài)正常的精子>50%。
4、睪丸活檢:經上述檢查未能確診時,可作細針活組織病理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