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寒冷損傷綜合征,簡稱新生兒冷傷,因多有皮膚硬腫,故又稱之為新生兒硬腫癥。系由于寒冷或多種疾病所致,以低體溫和皮膚硬腫為主要臨床表現,重癥可并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多見于早產兒和寒冷的季節(jié),也可發(fā)生在嚴重的敗血癥過程中,以皮膚、皮下脂肪組織硬化、水腫為特征,以早產、窒息、感染的新生兒為常見,重癥可出現多器官功能損害。
	二、臨床表現:病史多發(fā)生在寒冷季節(jié);早期新生兒和早產兒多見;有早產、窒息、產傷、感染、熱量供給不足等病史。夏季發(fā)病大多由嚴重感染和缺氧引起。常于生后1周內發(fā)病,早產兒多見。低體溫和皮膚硬腫是本病的主要特點。
	1、一般表現:反應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聲低弱或不哭,活動減少,也可出現呼吸暫停等。
	2、低體溫:新生兒低體溫是指體溫<35oC。輕癥為30~35oC;重癥<30oC,也可出現四肢甚至全身冰冷。低體溫時常伴有心率減慢。
	3、皮膚硬腫:即皮膚緊貼皮下組織,不能移動,按之似橡皮樣感,呈暗紅色或青紫色。伴水腫者有指壓凹陷。硬腫常呈對稱性,其發(fā)生順序依次為: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硬腫的面積可按頭頸部20%、雙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及雙下肢26%進行計算。嚴重硬腫可妨礙關節(jié)活動,胸部受累可致呼吸困難。
	4、多器官功能損害:循環(huán)障礙(心功能低下、心肌損害、休克),DIC,急性腎衰竭,肺出血及酸堿、水電解質、內分泌紊亂,功能障礙。心率開始可有一過性增快(>160次/分),隨病情加重,體溫降低,可逐漸變慢,血管充盈時間延長,嚴重時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鈍,節(jié)律不齊,如體溫恢復后心率仍<100次/分,可能心肌受損,心型同工酶活性增強,示心源性休克。中重度硬腫多數(77.8%)發(fā)生高氮質血癥,22.2%發(fā)生急性腎衰竭。
	5、感染:并存感染者常并發(fā)肺炎、敗血癥。
	三、診斷要點: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做出診斷。
	1、根據硬腫范圍、一般狀況、體溫,以及有無休克、肺出血而分為輕、中、重度。
	2、皮膚硬腫范圍診斷 按照皮膚硬腫范圍大小分輕、中、重三度。輕度:硬腫范圍小于30%;中度:硬腫范圍在30%~50%;重度:硬腫范圍大于50%。
	3、硬腫癥皮下脂肪韌度診斷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膚色輕度發(fā)紅;Ⅱ度:水腫較明顯,皮下脂肪彈性基本消失,膚色稍暗紅;Ⅲ度:水腫明顯,皮下脂肪彈性消失,似橡皮樣硬度,膚色暗紅。
	4、危重硬腫癥診斷標準 依據衛(wèi)生部婦幼司兒童急救項目辦公室所擬定的“危重病例評分法試行方案”,規(guī)定以下兩項指標:
	(1)肛溫在30℃以下,硬腫Ⅱ度以上,不論范圍大小。
	(2)肛溫在33℃以下,硬腫Ⅱ度以上,范圍超過60%。
	凡符合上述兩項之一者,即可診斷為危重硬腫癥。
	四、治療方案:及時復溫,提供熱量和液體,去除病因,早期糾正臟器功能紊亂;中醫(yī)治療以溫陽逐寒、活血化瘀為基本治療原則。
	1、復溫:目的是在體內產熱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提高環(huán)境溫度(減少失熱或外加熱)以恢復和保持正常體溫。暖箱是最常用的方法。
	2、熱量和液體補充:供給充足的熱量有助于恒溫和維持正常體溫,熱量供給從每日210kJ/kg(50kcal/kg)開始,逐漸增加至每日419—502kJ/kg(100—120kcal/kg),喂養(yǎng)困難者可給予部分或完全靜脈營養(yǎng),液體信按0.24ml/kj(1ml/kcal)計算,有明顯心、腎功能損害者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及液體入量。
	3、控制感染:根據血培養(yǎng)和藥敏結果應用抗生素。
	4、糾正器官功能紊亂:對心力衰竭、休克、凝血障礙、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應給以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