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由各種不同病因所致腦部損害的綜合病征。表現為錐體束受損,同時也可侵及錐體外系、小腦,甚至腦干和脊髓。由于病因不同其病理改變亦不甚相同。常見的病理改變?yōu)槟X發(fā)育不全,大腦皮質萎縮,神經細胞數目減少,皮質下白質萎縮,深部結構的膠質細胞增生,大腦半球半卵圓中心囊性變,腦室旁軟化,蒼白球及視丘下核可見脫髓鞘改變。另外肉眼可見腦瘢痕、軟化、硬化、萎縮、腦積水等。本病與腦缺氧、感染、外傷、出血有關?砂l(fā)生于妊娠期、出生時,也可發(fā)生于出生后。
二、臨床表現: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wěn)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于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后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fā)音不清或口吃等癥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jié)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發(fā)育障礙:牙齒質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43052119800605497064010219610526063X330881198805050529
三、診斷要點:母孕期、圍生期、新生兒期有高危因素的病史及特異癥狀。具有發(fā)育神經學的癥狀:整體發(fā)育的延遲,特別是運動發(fā)育的延遲。原始反射的殘存。神經學癥狀:姿勢的異常、肌緊張的異常、肌力的異常、腱反射的異常、病理反射的出現等待特異的神經學癥狀。根據臨床特點分為:
1、痙攣型(上肢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以伸肌、內收肌張力增高。痙攣型約占2/3,其表現因受累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雙側癱、四肢癱、偏癱、截癱、單癱等);
2、手足徐動型;肌張力低下型;
3、強直型;
4、共濟失調型;
5、混合型等。
四、治療方案:該病至今尚無特殊治療方法,以康復醫(yī)療為主,早期進行功能訓練,尤其超早期治療,可獲得較大效果。此外可采用手術解除肌緊張,減輕肢體畸形。有癲病發(fā)作者按發(fā)作類型給予抗癲痛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