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織修復的基本過程
組織修復和傷口愈合大致經歷三個基本階段:
1、炎癥反應階段;
2、組織增生和肉芽組織形成階段;
3、傷口收縮與瘢痕形成階段。
上述三個階段彼此重疊發(fā)生。
二、影響傷口修復的因素
1、感染:致病菌可直接損害局部組織細胞和基質,影響傷口修復。
2、異物存留或創(chuàng)面組織失活:傷口內異物存留或失活組織較多時,易并發(fā)感染,而且由于異物和失活組織的機械阻隔,影響新生細胞和基質連接,使愈合受阻。
3、局部組織低灌注:局部血管損傷或全身休克可引起創(chuàng)傷組織低灌注,組織細胞缺氧,代謝障礙,炎癥反應和細胞增生受抑制,是修復延遲。
4、局部制動不夠:傷處不穩(wěn)定,可使新生組織不斷受到新的損傷,修復時間延遲。
5、全身性因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癥、肝硬化等導致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影響傷口愈合,全身應用激素、抗癌藥或放射性治療,均可干擾傷口愈合。
三、傷口愈合的類型
傷口愈合一般分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1、一期愈合:組織損傷小,創(chuàng)緣整齊,無感染,傷口愈合快,呈線性瘢痕愈合。見于組織缺損少、創(chuàng)緣整齊、無感染、經粘合或縫合后創(chuàng)面對合嚴密的傷口,例如手術切口。但臨床上多為創(chuàng)傷引起,一般組織缺損少,沒有污染的傷口可在6到8小時內可爭取一期清創(chuàng)縫合,由于頭面部血液供應較為豐富,因此面部創(chuàng)口可在12小時內爭取一期縫合,頭皮挫裂傷可再24小時內一期縫合,這種傷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塊,炎癥反應輕微,表皮再生在24~48小時內便可將傷口覆蓋,必要時可放置皮片引流等防止傷口積血積液。肉芽組織在第三天就可從傷口邊緣長出并很快將傷口填滿,5~6天膠原纖維形成(此時可以拆線),約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條線狀瘢痕。一期愈合的時間短,形成瘢痕少。
2、二期愈合:因傷口大,組織缺損多,創(chuàng)緣分離較遠,污染嚴重,只能在控制感染、壞死組織基本清除后,再生才能開始,這類傷口愈合時間長前遺留明顯瘢痕。見于組織缺損較大、創(chuàng)緣不整、哆開、無法整齊對合,或伴有感染的傷口。這種傷口的愈合與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①由于壞死組織多,或由于感染,繼續(xù)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炎癥反應明顯。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壞死組織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開始。②傷口大,傷口收縮明顯,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多量的肉芽組織將傷口填平。③愈合的時間較長,形成的瘢痕較大。
3、三期愈合:某些開放性傷口,觀察48-72小時后無明顯感染,再行縫合,達到近似一期的愈合想要不流下瘢痕是很難的,但是一定要保護好創(chuàng)口,不要被細菌感染。燒傷是比較特殊一類的創(chuàng)面,其愈合方式也屬于二期愈合。由于皮膚組織受高溫作用,蛋白質變性,常在創(chuàng)面形成一層厚的黑痂,因此也被稱為痂下愈合。盡管干痂不利于細胞生長,但對創(chuàng)面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然而當痂下滲出液較多,或者已經有感染時,則黑痂卻會成為滲出物引流的障礙,加重創(chuàng)面感染,故常需要切痂,以暴露創(chuàng)面。痂下愈合的特點與二期愈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