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  義:利用鼻子的嗅 覺來判斷病人異常氣味與病癥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診斷方法。來自病人皮膚、粘膜、呼吸道、胃腸道、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膿液和血液等氣味,根據(jù)其疾病不同,其特點和性質(zhì)也不一樣。
	二、嗅診方法:臨床中嗅診可迅速提供具有重要意義的診斷線索,但必須要結(jié)合其他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常見異常氣味及其臨床意義:
	1、痰 液 味:正常痰液無特殊氣味。如嗅到血腥味,見于大咯血的患者;惡臭味,提示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膿液味,應(yīng)考慮氣性壞疽的可能。
	2、嘔吐物味:糞臭味見于腸梗阻,爛蘋果味并混有膿液見于胃壞疽,酒味見于飲酒和醉酒等,濃烈的酸味見于幽門梗阻或狹窄等。
	3、呼 氣 味:濃烈的酒味見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見于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爛蘋果味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氨味見于尿毒癥,腥臭味見于肝昏迷。
	4、病人身上氣味:烤面包味,常見于傷寒;蜂蜜味, 常見于鼠疫;禽類羽毛味,常見于麻風患者;鼠臭味,常見于精神錯亂患者。
	5、汗 液 味:正常汗液無特殊強烈刺激氣味。酸性汗液見于風濕熱和長期服用水楊酸、阿司匹林等清熱鎮(zhèn)痛藥物的患者;特殊的狐臭味見于腋臭等患者。
	6、糞 便 味:具有腐敗性臭味見于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良者;腥臭味糞便見于細菌性痢疾;肝腥味糞便見于阿米巴性痢疾。
	7、尿  味:尿呈濃烈氨味見于膀胱炎,由于尿液在膀胱內(nèi)被細菌發(fā)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