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氨基轉移酶及其同工酶檢測: 
	(一)血清氨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是一組催化氨基酸與α-酮酸之間的氨基轉移反應的酶類,用于肝功能檢查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舊稱谷氨酸酮酸轉移酶(GP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舊稱谷氨酸草酰已酸轉移酶(GOT)。正常時AL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的線粒體內,AST主要分布于心肌細胞內,其次分布在肝臟,血中含量很低,當肝臟受損,大量ALT、AST釋放入血,故作為肝損時的生化指標,但ALT反映肝損的靈敏度較AST為高。
	1、正常參考值:ALT男9---51U/L,女8---41U/L(各醫(yī)院的測試方法不同,參考值不完全相同)。AST8-28U/L,或8-40U/L。
	2、臨床意義: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細胞內濃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細胞被破壞,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谷丙轉氨酶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為肝功能損害最敏感的檢測指標。
	如果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值超過正常上限2-3倍,并持續(xù)兩周以上,表明有肝膽疾病存在的可能,但須排除嗜酒、化學藥物中毒等對肝臟的損害;接觸化學物質如四氯化碳、某些重金屬、砒霜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生理狀態(tài)下,如過度勞累、劇烈活動(乳酸在體內大量生成、積聚,使機體相對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轉氨酶升高)月經期時等都可能使轉氨酶暫時性升高。
	(二)AST同工酶:測血清轉氨酶活性常有明顯升高。AST有兩種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別存在于細胞質(c-AST)和線粒體(m-AST)中,而一般認為ALT不存在同工酶,我國學者證實在人組織和血清中也存在類似AST的兩種同工酶,即細胞質ALT(c-ALT)和線粒體ALT(m-ALT)。
	AST可存在于多種器官中,按含量多少的順序為肝、骨骼肌和腎排列,還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紅細胞中,肝中AST大部分(70%)存在于肝細胞內線粒體中。ALT也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含量最多的不是心臟,而是肝,順序為肝、腎、心、骨骼肌等,與AST相比,在各器官中含量都比AST少,肝中ALT絕大多數(shù)存在于細胞質中,只有少量在線粒體中。
	1、正常參考值:ASTs22.9+4.1U/L,ASTm4.5+2.6U/L。
	2、臨床意義:輕中度急性肝炎,血清中AST輕度升高,其中ASTs上升為主,ASTm正常;重癥肝炎、急性重癥肝炎、酒精性肝病時血清中ASTm升高;氟烷性肝炎、Reye綜合癥、妊娠脂肪肝、肝動脈栓塞術后及心肌梗死時ASTm升高。
	二、堿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測定: 
	(一)堿性磷酸酶ALP:堿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廣泛分布于人體肝臟、骨骼、腸、腎和胎盤等組織經肝臟向膽外排出的一種酶。這種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脫掉5’磷酸基團,從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轉換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單一的酶,而是一組同功酶。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AKP1、AKP2、AKP3、AKP4、AKP5與AKP6六種同功酶。其中第1、2、6種均來自肝臟,第3種來自骨細胞,第4種產生于胎盤及癌細胞,而第5種則來自小腸絨毛上皮與成纖維細胞。
	1、正常參考值:女性50~135U/L;男性45~125U/L。
	2、臨床意義:臨床上測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膽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黃疸的鑒別診斷。對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測定同工酶以協(xié)助明確其器官來源。
	(1)生理性增高:兒童在生理性的骨骼發(fā)育期,堿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處于生長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婦和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2)病理性升高:
	----骨骼疾病如佝僂病、軟骨病、骨惡性腫瘤、惡性腫瘤骨轉移等;
	----肝膽疾病如肝外膽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細膽管性肝炎等;
	----其他疾病如甲狀旁腺機能亢進。
	(3)病理性降低:見于重癥慢性腎炎、兒童甲狀腺機能不全、貧血等。
	(二)ALP同工酶:堿性磷酸酶用電泳法可分為六型:ALP1、 ALP2、 ALP3、ALP4、ALP5、ALP6,堿性磷酸酶同工酶測定對診斷肝膽疾病有一定幫助,尤其是肝癌。國際酶學委員會按堿性磷酸酶同工酶在淀粉膠電泳上的遷移率,從陽極至陰極依次命名為ALP1、ALP2、ALP3及ALP4,但一般習慣還是按同工酶的器官來源而命名的,分別稱為肝、骨、小腸、胎盤和膽汁等五種同工酶。臨床檢驗中常采用電泳技術將不同來源的堿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性磷酸酶進行分離,以確定哪種來源的堿性磷酸酶異常,從而進行相應疾病的診斷。正常人只有ALP2 (來源于肝臟)或ALP2、ALP3 (來源于骨骼)兼有,以ALP2為主。
	1、正常參考值:(iso-ALP)成人:血清只出現(xiàn)ALP2及ALP3,ALP2> ALP3;兒童:ALP3> ALP2。
	2、臨床意義: 
	(1) ALP1 (來源于肝)陽性:見于肝外阻塞性黃疸,轉移性肝癌,肝膿腫,肝充血和膽總管結石等。
	(2) ALP2增高:見于肝內膽汁淤滯,急性肝炎,原發(fā)性肝癌等。
	(3) ALP3增高:
	----骨骼疾病,如骨腫瘤和腫瘤骨轉移,Paget氏病,佝僂病和骨軟化癥。
	----其他疾病,如腎性營養(yǎng)不良,甲亢等。
	(4) ALP4 (來源于胎盤)陽性:妊娠期。
	(5) ALP5 (來源于腸)陽性:正常人食用脂肪后以及肝硬化,酒精中毒。
	(6) ALP6陽性:潰瘍性結腸炎。
	三、r-谷氨酰轉移酶及同工酶測定: 
	(一)r-谷氨酰轉移酶GGT:r-谷氨酰轉移酶(GGT),舊稱r-谷氨酰轉肽酶(r-GT),參與谷胱甘肽的代謝,腎臟、肝臟和胰腺含量豐富,但血清中GGT主要來自肝膽系統(tǒng)。GGT在肝臟中廣泛分布于肝細胞的毛細膽管一側和整個膽管系統(tǒng),因此當肝內合成亢進或膽汁排出受阻時,血清中GGT增高。
	1、正常參考值:硝基苯酚速率法(37℃):男<50U/L;女<32U/L。
	2、臨床意義: 
	(1)膽道阻塞性疾。涸l(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膽汁淤積;肝癌時由于肝內阻塞,誘使肝細胞產生多量GGT,同時癌細胞也合成GGT,使GGT明顯升高,可達參考值上限的10倍以上。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時,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潔動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續(xù)升高,提示病變潔動或病情惡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炎:GGT可呈明顯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僅輕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當其戒酒后GGT可隨之下降。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前列腺腫瘤等GGT亦可輕度增高。      
	如果是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r-谷氨酰轉肽酶會成倍升高;若輕度升高,也有可能是飲酒、熬夜、疲勞、服用藥物等原因所致。
	(二)r-GT同工酶:血清中r-GT同工酶有三種形式,但還缺少理想的方法加以測定,r-GT1(高分子質量形式)存在于正常血清、膽道阻塞及惡性浸潤性肝病中。r-GT2(中分子質量形式)由兩種成分組成,主要分布于肝臟疾病中,對肝癌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均較高,在AFP陰性肝癌中其陽性率達86.4%;若與AFP聯(lián)合檢測可使肝癌診斷正確率達94.4%,另一種成分存在于膽道阻塞性疾病。R-GT3為低分子質量復合物,尚無重要意義。也有人認為r-GT這些不同形式是蛋白質翻譯后的變體,而非通常意義上的同工酶。
	四、乳酸脫氫酶:(見本篇第八章第六五節(jié))。
	五、α-L-巖藻糖苷酶AFU:α-L-巖藻糖苷酶(AFU)是一種溶酶體酸性水解酶,1980年法國學者Deugnier等研究發(fā)現(xiàn),AFU在診斷肝細胞癌中敏感性好,陽性率高,是AFP陽性率的三倍以上,對AFP陰性病例及小細胞肝癌的診斷價值極大,是早期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有用指標。并被眾多研究所證實。81.2%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水平增高,與AFP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原發(fā)性肝癌診斷陽性率達93.1%。
	(一)正常參考值:27.1±12.8U/L。
	(二)臨床意義: 
	1、肝組織活檢證實為原發(fā)性肝癌者,血清AFU的陽性率為AFP陽性率的3倍以上。在肝硬化患者中檢測AFU,如其活性增加,對發(fā)現(xiàn)一些較小的腫瘤更具有價值,此時AFP不能對較小的腫瘤做出診斷。因此,應用和推廣AFU作為原發(fā)性肝癌新的診斷指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AFP陰性和小細胞肝癌的診斷價值更大。因與AFP無明顯相關可互初診斷,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肝癌的檢出率
	2、妊娠與卵巢腫瘤:研究表明,隨妊娠周數(shù)增加血漿AFU遞增,在自然分娩或人工終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天降到正常。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降低,且與疾病分期、腫瘤負荷、組織學分型和腫瘤分化程度無關。良惡性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降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其它:巖藻糖苷酶貯積患者由于先天性組織器官和體液中AFU缺乏或活力降低,導致糖蛋白或糖脂代謝紊亂。胃癌患者血清AFU升高,急性胰腺炎不升高,囊性纖維變性伴發(fā)胰腺炎時則下降,進行性錐體營養(yǎng)不良 血清AFU活性下降。
	4、動態(tài)觀察對判斷肝癌療效、預后、復發(fā)有重要意義。
	5、血清AFP在轉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宮癌也可增高;在肝硬化、慢性肝炎、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輕度增高。
	六、谷氨酸脫氫酶GLDH或GDH:是線粒體酶,主要存在于肝臟、心肌及腎臟,少量存在于腦、骨骼肌及白細胞中。GDH除催化L-谷氨酸脫氫外,還具有催化其他氨基酸如L-纈氨酸、L-2-氨基丁酸及L-亮氨酸脫氨。其測定方法主要是連續(xù)監(jiān)測法。其活性測定是反映肝實質(線粒體)損害的敏感指標,反映肝小葉中央?yún)^(qū)的壞死。
	(一)正常參考值:男性0-8U/L,女性0-7U/L。
	(二)臨床意義: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但肝癌、阻塞性黃疸GDH活力正常。
	七、5'-核苷酸酶5'-NT:5'-NT是一種堿性單磷酸酯酶,能專一水解核苷酸,此酶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組織,如肝、膽、腸、腦、心、胰等,定位于細胞質膜上,5'-NT測定主要用于肝膽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骨骼疾病的鑒別診斷。
	(一)正常參考值:0~11U/L。
	(二)臨床意義:血清5'-NT活性升高主要見于肝膽系統(tǒng)疾病,如阻塞性黃疸、肝癌、肝炎等,其活性變化與ALP一致。但骨骼系統(tǒng)疾病,如腫瘤轉移、畸形性骨炎、佝僂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通常ALP活性升高,而5'-NT正常。因此ALP和5'-NT同時測定有助于肝膽和骨骼系統(tǒng)疾病的鑒別診斷。
	八、單胺氧化酶MAO:單胺氧化酶為催化單胺氧化脫氨反應的酶。也有稱為含黃素胺氧化酶,為一種含銅的酶分布在肝腎胰心等器官,肝中MAO來源于線粒體。
	(一)正常參考值:0~3U/L。
	(二)臨床意義: 
	1、臨床上測定血清MAO主要用于診斷肝硬變。肝硬變時,血清MAO活性常明顯增高,陽性率可高達80%以上。
	2、肝外疾。郝猿溲孕牧λソ摺⑻悄虿、甲亢、系統(tǒng)硬化癥等,MAO也可升高。
	九、脯氨酰羥化酶PH:脯氨酸羥化酶(PH)是膠原維持三螺旋穩(wěn)定結構的基礎,是膠原合成的關鍵步驟。PH是一種糖蛋白。肝內PH活性隨肝纖維化進展而逐漸升高。該酶活性主要反映肝纖維化的活動情況。用單克隆抗體測定血清免疫反應性PH含量,在慢性活動性肝炎伴有碎屑樣壞死、炎癥及活動性肝硬化時明顯增加,血清PH水平與肝纖維化程度、血清PⅢP水平相關。
	(一)正常參考值:39.5±11.87μg/L。
	(二)臨床意義:升高,肝硬化、慢性肝炎活動期、酒精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