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腹血糖檢測:空腹血糖(FBG)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檢定的血糖GLU值,為糖尿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反應胰島β細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一)正常參考值:①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 mmol/L。②鄰甲苯胺法:3.9-6.4 mmol/L。
(二)臨床意義 :
1、 FBG增高:FBG增高而又未達到診斷糖尿病標準時,稱為空腹血糖過高;FBG增高超過7.0 mmol/L時稱為高糖血癥。當FBG超過9 mmol/L(腎糖閾)時尿糖即可呈陽性。
(1)生理性增高:餐后1~2h、高糖飲食、劇烈運動、情緒激動、胃傾倒綜合征等。
(2)病理性增高:①各型糖尿病。②內(nèi)分泌疾。喝缂谞钕俟δ芸哼M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皮質(zhì)醇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③應激性因素:如顱內(nèi)壓增高、顱腦損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積燒傷、急性腦血管病等。④藥物影響:如噻嗪類利尿劑、口服避孕藥、波尼松等。⑤肝臟和胰腺疾病:如嚴重的肝病、壞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2、 FBG減低:FBG低于3.9 mmol/L時為血糖減低,當FBG低于2.8 mmol/L時稱為低糖血癥。
(1)生理性降低:饑餓、長期劇烈運動、妊娠期等。
(2)病理性減低:①胰島素過多:如胰島素用量過大、口服降糖藥、胰島β細胞增生或腫瘤等。②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生長激素缺乏。③肝糖原貯存缺乏:如急性肝壞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④急性乙醇中毒。⑤先天性糖原代謝酶缺乏。⑥消耗性疾病:如嚴重營養(yǎng)不良、惡病質(zhì)等。⑦非降糖藥物影響:如磺胺藥、水楊酸、吲哚美辛等。⑧特發(fā)性低血糖。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是一種葡萄糖負荷試驗,用以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血糖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是診斷糖尿病的確診試驗,對于處于其他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可能需要重復進行以明確糖尿病的診斷?诜咸烟悄土吭囼灒侵附o成人口服75g無水葡萄糖,兒童按每公斤體重1.75g計算,總量不超過75g,然后測其血糖變化,觀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認的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在血糖異常增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時,為明確是否為糖尿病可以采用該試驗。
(一)正常參考值:餐后2小時血糖低于6.1mmol/L。
(二)臨床意義:正常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餐后2小時應恢復至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達6.1-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若空腹血糖高于7.0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高于11.10mmol/L即為糖尿病。
三、血清胰島素檢測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同時,利用口服葡萄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通過測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時、2小時、3小時血中胰島素動態(tài)變化,來反映胰島B細胞的功能狀況。即為胰島素釋放試驗。(一)正常參考值:空腹胰島素10~20mU/L,正常人胰島素分泌與血糖的高低是一致的?崭箷r胰島素為一基礎低值,服糖后隨著血糖的升高,胰島素的分泌增加,1小時血糖及胰島素均為高峰值,達空腹時的5~10倍,2小時下降<30mU/L,3小時降回至空腹水平。(二)臨床意義:
1、胰島素依賴型(I型)糖尿。空腹胰島素水平很低,服糖刺激后,胰島素水平并不隨血糖上升而上升,釋放曲線呈低反應型或無反應型,表示胰島功能衰竭或遭到嚴重破壞。這些病人需終身注射胰島素。2、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糖尿病,空腹胰島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服糖刺激后其峰值也隨血糖升高而上升,呈高峰反應,但高峰出現(xiàn)時間延遲,如在服糖后2小時或3小時才出現(xiàn)。此型用飲食治療或服用降血糖藥物,?色@得良好控制效果。
四、血清C肽釋放試驗:C肽是胰島β細胞的分泌產(chǎn)物,它與胰島素有一個共同的前體——胰島素原。一個分子的胰島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解成一個分子的胰島素和一個分子的C肽,因此在理論上C肽和胰島素是等同分泌的,血中游離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肽不被肝臟破壞,半衰期較胰島素明顯為長,故測定C肽水平更能反應β細胞合成與釋放胰島素功能。對已經(jīng)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胰島素抗體可干擾胰島素測定;同時現(xiàn)在采用的放免法測定胰島素,也分辨不出是內(nèi)生的還是外源性胰島素,給了解β細胞的功能帶來困難,而C肽與胰島素之間有相當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且不受胰島素抗體的干擾,注射的外源性胰島素又不含C肽,所以測定血中C肽水平,可以反應內(nèi)生胰島素的水平,既可了解β細胞的功能。
(一)正常參考值:0.3~1.3nmol/L?诜咸烟呛30分鐘~1h,出現(xiàn)高峰,其峰值為空腹時的5~6倍。
(二)臨床意義:C-肽其意義與血清胰島素一樣,且C-肽不受胰島素抗體干擾可以更真實反映是一胰島素水平,故也可指導臨床中胰島素用量的調(diào)整。
1、C-肽水平增高:
(1)胰島B細胞瘤時空腹血清C-肽增高,C-肽釋放試驗呈高水平曲線;
(2)肝硬化時血清C-肽增高,且C-肽/胰島素比值降低。
2、C-肽水平減低:
(1)空腹血清C-肽降低,見于糖尿;
(2)C-肽釋放試驗:口服葡萄糖后1h血清C-肽水平降低,提示胰島B細胞儲備功能不足。釋放曲線低平提示I型糖尿病;釋放延遲或呈低水平見于Ⅱ型糖尿病;
(3)C-肽水平不升高,而胰島素增高,提示為外源性高胰島素血癥,如胰島素用量過大。
五、糖化血紅蛋白檢測GHb:血糖測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況,并不能作為評價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標。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120天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是判定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它反映4~8周的體內(nèi)血糖的平均水平,并可能是造成糖尿病并發(fā)癥的一個重要原因。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jié)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結(jié)合的血紅蛋白占全部血紅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為4-6%;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將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患者持續(xù)性高血糖,會發(fā)生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nèi)障等并發(fā)癥,并有可能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一)正常參考值:HbA1c4~6%,
(二)臨床意義:健康人HbA1c為4.0%-6.0%(6.5±1.5%);<8%排除糖尿病;未控制的DM病人HbA1c可高達10%-20%;隨機檢測HbA1c,若9%,預報糖尿病的標準度約為78%,靈敏度為68%,特異性94%;HbA1c>10%,則有80%以上為糖尿病,靈敏度43%,特異性99%,有效率86%。所以,目前并不主張單獨用HbA1c來診斷糖尿病,原因是精確度不高,有時造成臨床解釋困難。
六、糖化清蛋白檢測GA: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發(fā)生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約21天,糖化血清蛋白測定可有效反映患者過去1~2周內(nèi)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當時血糖濃度的影響,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非常適宜的良好指標。
(一)正常參考值:10.8~17.1%。
(二)臨床意義:
1、Gsp反映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作為糖尿病近期內(nèi)控制的一個靈敏指標,能在短期內(nèi)得到治療效果的回饋。
2、GA≥7.1%可以篩查出大部分未經(jīng)診斷的糖尿病,同時檢測空腹血糖和GA可以提高糖尿病篩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