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鐵檢測:血清鐵即與轉(zhuǎn)鐵蛋白結合的鐵,其含量不僅取決于血清中鐵的含量,還受轉(zhuǎn)鐵蛋白的影響。
1、正常參考值: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兒童9~22umol/L。
2、臨床意義:
(1)血清鐵增高:
①紅細胞破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
②紅細胞再生或成熟障礙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③鐵的利用率減低,如鉛中毒或維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減退。
④貯存鐵釋放增加,如急性肝細胞損害、壞死性肝炎等,從受損的肝細胞釋出貯存鐵,釋出鐵蛋白。
⑤鐵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著沉著癥、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反復輸血治療或肌肉注射鐵劑引起急性中毒癥等。
(2)血清鐵降低:
1)機體攝取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胃腸道病變、消化性潰瘍、慢性腹瀉等,引起進量不足和吸收量不足,導致缺鐵性貧血,血清鐵可低于8.9μmol/L以下。
2)機體失鐵增加如失血,包括了大量和隱性失血,特別是腎炎、腎結核、陰道出血、潰瘍病等,泌尿生殖道和胃腸道的出血。
3)體內(nèi)鐵的需要量增加又未及時補充、如妊娠,嬰兒生長期等也有血清鐵減少的傾向。
4)體內(nèi)貯存鐵釋放減少,如急性和慢性感染,尿毒癥、惡液質(zhì)等均可引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鐵釋出減少。
5)某些藥物治療,如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或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治療時亦可引起血清鐵減少。
二、血清轉(zhuǎn)鐵蛋白(Tf)檢測:是血漿中一種能與Fe3+結合的球蛋白,主要起轉(zhuǎn)運鐵的作用,體內(nèi)僅有1/3的Tf呈鐵飽和狀態(tài),每分子Tf可與2個Fe3+合并將鐵轉(zhuǎn)運到骨髓和其他需鐵的組織。Tf主要在肝臟合成,所以Tf也可作為判斷肝合成功能的指標,另外,Tf也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1、正常參考值:28.6~51.9umol/L(2.5~4.3g/L)。
2、臨床意義:
(1)Tf增高:常見于妊娠期、應用口服避孕藥、慢性失血及鐵缺乏,特別是缺鐵性貧血。
(2)Tf減低:常見于鐵粒幼細胞貧血、再障;營養(yǎng)不良、重度燒傷、腎衰;遺傳性轉(zhuǎn)鐵蛋白缺乏癥;急性肝炎、慢性肝損傷及肝硬化。
三、血清總鐵結合力檢測:正常情況下,血清鐵僅能與1/3的Tf結合,2/3的未結合Tf稱為未飽和鐵結合力。每升血清中的Tf所能結合的最大鐵量稱為總鐵結合力(TIBC),即為血清鐵與未飽和鐵結合力之和。
1、正常參考值:男性50~77umol/L,女性54~77umol/L。
2、臨床意義:
(1)TIBC增高:Tf合成增加,如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妊娠后期;Tf釋放增加,急性肝炎、亞急性重型肝炎。
(2)TIBC減低:Tf合成減少,肝硬化、慢性肝損傷;Tf丟失,腎病綜合癥;鐵缺乏,肝臟疾病、慢性炎癥、消化性潰瘍。
四、血清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Tfs檢測:簡稱鐵飽和度,指血清鐵與轉(zhuǎn)鐵蛋白結合能力的比值,即血清鐵除以總鐵結合力的百分比。反映達到飽和鐵結合力的Tf所結合的鐵量,以血清鐵占TIBC的百分率表示。
1、正常參考值:33~55%。
2、臨床意義:
(1)Tfs增高:鐵利用障礙,如再障、鐵粒幼細胞貧血;血色病,Tfs>70%為診斷血色病的可靠依據(jù)。
(2)Tfs減低:常見于缺鐵性貧血,Tfs<15%并結合病史即可診斷缺鐵或缺鐵性貧血,其準確性僅次于鐵蛋白,但較TIBC和血清鐵靈敏。另外,Tfs減低也可建于慢性感染性貧血。
五、血清鐵蛋白檢測:鐵蛋白是鐵貯存于人體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結合鐵和貯備鐵能力,以維持體內(nèi)鐵的供應和血紅蛋白的相對穩(wěn)定。血清鐵蛋白測定是檢查體內(nèi)鐵缺乏的最靈敏的指標,用于診斷缺鐵性貧血、肝病等,也是惡性腫瘤的標志物之一。
1、正常參考值: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新生兒:25-200μg/L;注:因試劑及方法不規(guī)范,各實驗室要有自己的參考值。
2、臨床意義:
(1) 鐵蛋白升高:原因是鐵蛋白的來源增加或清除障礙。如過多輸血、營養(yǎng)不良、炎癥、肝臟病變等;紣盒阅[瘤如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尤其是原發(fā)性肝癌,癌細胞合成的鐵蛋白增加,使血清鐵蛋白升高!
(2) 鐵蛋白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營養(yǎng)性貧血、失血、長期腹瀉造成的鐵吸收障礙、感染、肝硬化等。
六、紅細胞內(nèi)游離原卟啉FEP檢測:紅細胞內(nèi)主要用于運載氧的物質(zhì)是血紅蛋白,而血紅蛋白內(nèi)發(fā)揮主要作用的則是血紅素,原卟淋則是構成血紅素的重要組分,通過測定血液中游離原卟淋的含量來檢測血中血紅蛋白合成情況。
1、正常參考值:男性:36±16.1mg/L,女性:51±17.1mg/L
2、臨床意義:
(1)FEP增高:常見于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以及鉛中毒等,對診斷缺鐵,F(xiàn)EP/Hb比值更靈敏。
(2)FEP減低: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和血紅蛋白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