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與狹窄是指胚胎期腸管發(fā)育在再管化過程中部分腸道終止發(fā)育造成腸腔完全或部分阻塞。完全阻塞為閉鎖,部分阻塞則為狹窄,可發(fā)生于腸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腸最多見,十二指腸次之,結腸罕見。是新生兒常見的腸梗阻原因之一。二、臨床表現(xiàn):
1、一般表現(xiàn):出生后24小時無胎便排出或僅有少量胎糞從尿道、會陰口擠出。正常肛門位置無肛門開口。患兒早期有惡心嘔吐,嘔吐物初為膽汁,以后為糞便樣物,2~3日后腹部膨隆,可見腹壁腸蠕動,出現(xiàn)低位腸梗阻癥狀。
2、無瘺管:閉鎖位置較低者肛門膜狀閉鎖在原肛門位置有薄膜覆蓋,通過薄膜隱約可見胎糞存在。閉鎖位置較高者在原肛門正常位置皮膚略有凹陷,色澤較深,嬰兒啼哭時局部無膨出,用手指觸摸無沖擊感。
3、有瘺管:如有直腸會陰瘺,則見皮膚凹陷處無肛門,但在會陰部,相當陰囊根部附件或陰唇后聯(lián)合之間有細小裂隙,有少量胎糞排出。
三、診斷要點:當患兒有上述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性嘔吐、無胎糞排出、.進行性腹脹時,腹部X線平片、B超可見腸管積氣和氣液面,鋇劑灌腸或鼻飼鋇劑造影可確定診斷。
四、治療方案:手術是挽救生命唯一的治療方法。
1、十二指腸橫段閉鎖或狹窄,應行十二指腸空腸側側吻合,病變在十二指腸第一段可行胃空腸吻合。
2、小腸閉鎖或狹窄,行病變腸段切除端端吻合。
3、結腸閉鎖或狹窄,病變腸段切除一期吻合,若患兒全身情況不佳,可先將病變腸段置于腹外造瘺待二期吻合。